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深化“四个以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以文化人”制度机制,完善“以文惠民”供给方式,优化“以文润城”品牌模式,创新“以文兴业”体系业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为落实全会精神,围绕将数字与文化相结合做好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天津商业大学公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于8月27日下午到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进行调研。智库工作部有关同志参加了调研。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和平区承德道与解放北路交口,是原法国公议局旧址,解放后上曾作为天津图书馆、市文化局的办公场所。2023年5月由本市一家非盈利民间机构承办建立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运营以来,充分运用法式建筑的风格特点,通过网络自媒体与定制化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前来参观,在本市乃至京津冀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网红打卡地。
调研中,专家学者们参观了博物馆内“发现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和“欢喜时刻潮玩嘉年华”两大“沉浸式”展览。“敦煌展”以“发现敦煌”“守护敦煌”“传承敦煌”为主线,运用触摸互动、3D裸眼、2D3D相互转换、光影式沉浸、洞窟高度复原、张大千临摹画作、考古体验、文创周边等形式展示敦煌文化,打造全新的“情景式”敦煌体验空间。“潮玩展”将中国古典神话、民间传说、各类经典IP通过AR、VR等数字技术打造出沉浸式的体验空间,以数字化呈现方式,展现了现代潮流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随后,专家学者们与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馆长和技术部门负责人一同就数字文化供给的未来趋势、技术应用、用户体验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表示,展览的数字化呈现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供给的形式和内容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以现代方式呈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增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感受数字技术赋予艺术的全新生命力。大家就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公众、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共同探索数字文化供给的新路径,助力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在未来展览策划和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供稿:智库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