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社科普及  >  理论宣讲
津彩非遗 | 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非遗+文博 ”绘就跨界传承新篇
来源:科普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信息员   2025-11-18小字号

  11月14日上午,在市社科联的支持下,由河西区文旅局与团区委共同主办、河西区文化馆承办的“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用非遗方式打开津派文化”系列活动第六期“文博文化”专场成功举办,以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来自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学子深度领略津派文博的深厚底蕴与非遗传习的匠心魅力。

  本次活动以“专家导赏+文物故事+非遗体验”的融合模式,将静态的文物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鲜活课堂。天津博物馆刘清老师围绕《耀世奇珍——馆藏精品文物》展,为学子们深度解读天津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历史脉络与工艺精髓,引领大家与国宝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刘清老师生动翔实地讲述,不仅揭开了文物背后的历史面纱,更在青年心中播下了珍视家乡文化、传承城市文脉的种子。

  精彩导览激发了青年学子对文物的浓厚兴趣,随后的非遗体验环节,则让他们得以亲手“复活”文物之美。在河西区市级非遗项目“唐氏邮票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唐晟炜的指导下,学生们以邮票为创作载体,循着刘清老师所讲述的文物细节,精心拼贴出“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的灵动形态,并将作品制成独具韵味的明信片。方寸之间,文物的形神与色彩得以再现;指尖之上,非遗技艺被赋予了讲述文物故事的新使命。从“聆听”到“创作”,这一闭环体验实现了非遗与文博的有机融合,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让守护文脉的意识悄然生根。 

  据悉,“聚西岸 赏非遗 品津派 燃青春——用非遗方式打开津派文化”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场,始终以“专家解读+非遗分享+活态体验”的沉浸模式,具象呈现津派文化的多元形态。作为第三届“河西人才节”活动的一部分,该系列将持续推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桥梁,搭建非遗传承人与青年人才“双向赋能”的交流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当代力量,助力热爱津派文化的人才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推动城市文脉在青春激荡中生生不息。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公众号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