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宣讲中唱响青春“协奏曲”
宁河区“司法·青年说”宣讲团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宁河区司法局立足系统内青年司法干警占比73.2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0%的客观优势,于2021年选拔优秀青年司法干警组建了“司法·青年说”宣讲团,通过鲜活生动、激扬风采的理论宣讲,将党的政策理论融入基层,让党的大政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袤的基层田野里奏响理论宣传的青春“协奏曲”。
“1+1”工作法,弹好宣讲“前奏曲”
聚焦“1”条主线。宣讲团紧紧围绕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指示要求,制定了“创先争优”管理办法、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任务清单等相关制度,确保宣讲始终沿着主线走、围着主题转。
淬炼“1”支队伍。宣讲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备课试讲、观摩展示活动,全方位提升青年司法干警理论素养和宣讲技巧,让宣讲立场“党味”正、宣讲内容“鲜味”足、宣讲形式“招法”新,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讲队伍赋能宣讲出新出彩、有声有色,实现1+1>2的实践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持续宣传司法正能量、压实平安稳控工作责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于脑、悟于心、践于行,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再突破、再发力、再提升。”司法局青年干警在学习培训时说。
融合创新,弹好宣讲“合奏曲”
注重将理论宣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宣讲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宣讲融入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社区共建等各类实践活动中,着力培养“脚下泥土味、心怀一线情”的青年司法行政宣讲全科人才。宣讲团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普法宣传“七进”、深耕基层《民法典》宣讲2000余场次,通过常态化送法下乡锻造专业化宣讲团队、展现法律志愿服务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做到有的放矢解民忧、提质增效纾民困,增强群众对法治宣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注重将传统宣讲方式与创新话语表达相结合。宣讲团成员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别样普法”,比如:化身“讲师”,定期走进苗枣村公益小课堂,与孩子们讲案例、做互动,宣讲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未成年人1.3万人次;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将法治元素融入其中,创作民法典婚姻家庭主题普法皮影戏剧目《白蛇传·小青说亲》,“嫁接”剪刻纸、木版年画等形式形成《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等多个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添加“国潮”元素,以快板说唱、韵律改编形式录制法治宣讲视频,单个短视频最高播放量高达100余万;提升“客服”意识,围绕服务区域发展、人民群众新期待,开展“企业吹哨 律师报到、法援惠民生 攻坚农民工讨薪难”等分众化宣讲答疑活动,通过传统宣讲方式与创新话语表达的有效结合,持续激发了普法宣传内在潜能,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具吸引力。
多点发力,弹好宣讲“交响曲”
开展“司法青年说——我说民法典”主题系列活动。鼓励宣讲团成员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读理论观点、讲好司法行政故事。其中,“司法青年说·我说民法典”主题竞赛活动,为宣讲团成员搭建交流平台,广大青年司法干警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过关斩将,各参赛选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着眼于不同的角度、以新闻事实阐释观点、以典型案例析述认知,以基层理论宣讲员的视角向现场观众娓娓讲述或生动鲜活、或妙趣横生的《民法典》案例,观众兴致盎然、讲述者热情洋溢。
开展优化“司法·青年说”宣讲品牌专项行动。宣讲团依托“宁河司法”微信公众号、“宁司河力”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视角折射大主题,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2022年荣获“宁河区理论宣讲优秀品牌活动称号”。锚定中心工作录制“司法青年说——宁河三问大讨论”“司法青年说——三个争先快问快答”;对标模范机关建设录制“司法青年说清廉”“司法青年说——一句话善举”;结合时事热点录制“司法青年说—— 冬奥精神之于我”“司法青年说体会”;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录制“司法青年说读书”等系列节目,持续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2022年以来,录制原创短视频200余个,各平台视频总播放量近300万,多个视频入围“你好天津”短视频大赛并获奖。
展望未来,“司法·青年说”宣讲团将务求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拓展宣讲载体,用宣讲彰显伟大成就、传递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力量,让党的理论政策更加“声”入人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奏响新时代理论宣讲的青春“协奏曲”。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