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路 耕耘三尺台
——我的理论宣讲一得
河东区委党校 杨超
我是一名来自中共河东区委党校的青年教师,也是理论宣讲战线上的“新兵”,从第一次踏上理论宣讲台,到今天已经走过六年。六年里,我的理论宣讲足迹覆盖河东区12个街道,40余个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和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近百场。在理论宣讲中,我逐渐认识到,一场好的理论宣讲,充分的宣讲准备、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必不可少,而一份对理想信念的真信、对党和国家的真情、对党员群众的真心,更是一场好的理论宣讲的关键。我的理论宣讲之路,正是从“动心动情”之处启航……
2018年,我进入河东区委党校工作,在党的讲台上,研究党的理论,传播党的声音,我把自己交给了党的事业,在工作中懂得了“为党尽责”的分量所在。
记得第一次课程试讲,我紧张得语无伦次,领导和老师仔细指出我的多处口误,被当众批评的感觉可谓芒刺在背。后来党校的老前辈告诉我,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校讲台代表党的形象,容不得一丝马虎和差错。在理论宣讲的讲台上,有时可能是一次口误,有时可能是一处课件上的错字,有时可能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微表情,有时可能是忘词或紧张,这些小细节,都有可能使听者留意,从而影响理论宣讲的效果,甚至使党员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产生误解。因此,在理论宣讲中,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全面,只有真用心、真用情、真用力,才真正对得起党的宝贵家业。
记得我第一节踏上讲台的专题课,是追寻总书记的足迹,讲授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为讲好这段激情澎湃的峥嵘岁月,我周转火车公交,在人生地不熟的条件下,第一次来到陕北黄土高原的大山深处,前往山沟沟里的精神高地——梁家河。在梁家河村,我踏步在村口到村里那条蜿蜒漫长的乡村公路,回想起当年总书记和知青们就是沿着这条路,靠双肩挑着扁担交公粮,我感悟到了那个年代知青们劳动生活的不易;到了村里,我亲眼见到了山坡上层层叠叠的窑洞,体会到了什么是书上所言的“山顶洞人的生活”;看到展示柜里,那一本本泛黄的《后汉书》《诗经选》《战争与和平》,我被总书记“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知欲所触动;在陕北第一口沼气井的宣传画前,我被总书记带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艰苦努力所震撼……从梁家河回来后,我带来了许许多多一手的影像资料和真实的感受,我迫不及待想将内心感触表达出来,让大家了解总书记这段特殊又令人感动的奋斗事迹。于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加班加点开发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从梁家河岁月感悟总书记的初心》这门专题课,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老前辈常说,党校工作要看台下功夫,知识储备“致广大”,概念细节“尽精微”,想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对党的事业心怀敬畏。在2020年,为了提前筹划部署第二年庆祝建党百年的相关工作,学校交给了我一项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开发一门党史专题课,我瞬间感觉压力巨大!我既不是党史科班出身,也并未开发过党史相关专题,实在是属于党史领域的“小白”,而课程开发周期比较紧张,我此时又在中山门街道一个老旧小区承担下沉社区任务,双重压力让我感到,开发党史课程,这注定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
想要在三尺讲台上宣讲党的历史,我自己必须要做党史的行家里手。下沉社区,我承担夜间八点半到凌晨八点半的值班工作,夏天的中山门潮湿闷热,值班的帐篷潮湿程度更甚,帐篷里的蚊虫嗡嗡作响,两盘蚊香同时点燃都见效甚微。我独自在昏沉的灯光下,细细翻阅一本本党史大部头,有时候读得入迷,全然忘记手上腿上肿起的大包。经过一个夏天的学习、积累、沉淀,党史中的点点细节,对我而言,从陌生的故事,变成了眼前真切的、活生生的,革命先辈为了初心和信仰奉献牺牲的奋斗画卷。我之后开发的党史专题课程,也同样渗透着我的真心与真情。在课堂上,当我讲到“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我会因内心感动而哽咽;当我的课件中浮现“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隽永文字,我会提高音量深情朗诵。在理论宣讲后,大家纷纷鼓掌并主动与我交流,我深切感受到,真情真心是打动人的最好方式!
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理论宣讲中,是面向党员群众宣讲的“党课”,而其中的心路历程与成长感悟,反过来变成了对我个人的一堂又一堂生动“党课”。理论宣讲工作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清晰,信仰更加坚定。进了党校门,就是党的人,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是我在多年的理论宣讲工作中,总结的第一经验,秉持的第一原则,也是我终身不变的第一信念!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作为青年党校教师,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在今后理论宣讲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聚焦中心工作,做虔诚的“布道者”;践行党校初心,做过硬的“熔炉工”;服务“十项行动”,做有为的“实干家”,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