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老有所学 激情讴歌新时代
市商务局退休干部 李熙
我叫李熙,今年72岁,是市商务局一名退休党员,党龄48年,退休已12年。多年来,我坚持学习写作,利用微信、媒体公众号、报刊、机关社区宣讲会、诗歌朗诵会、走进电台直播间、融媒体活动等多个平台,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天津的发展变化和美好前景,参加了多次大型宣讲活动,发表文稿150余篇,12首诗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采用,我为自己能用手中的笔激情讴歌新时代而倍感欣慰。
一、持续学习赋能,紧跟时代步伐
多年来,我培养了理论学习兴趣和习惯,学习已成为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也从实践中体会到真理的力量和打牢理论功底的重要。退休后,我坚持学习不放松,紧跟形势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创新理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我坚持从网上阅读《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及重要决策部署,关注理论前沿的新观点、新提法、新论断。坚持参加天津《枫叶正红》、老干部APP“每日一答”及学习竞答活动,坚持认真收看离退休干部形势报告会,认真记笔记撰写学习心得。
学习历史才能不忘初心。我特别喜爱观看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最近央视热播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外交风云》等历史剧,我一集也不落,常常看到深夜。相继观看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播放的影片《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的场面,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深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最后一集披露了我三祖母的父亲李锡九与毛主席周总理交往的故事,他是李大钊介绍入党的中共秘密党员,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历史贡献。我摘录了其中几个片段,发给了在北京、天津、新疆、武汉、广州的所有家人和亲属,激励大家缅怀先辈的艰辛,铭记老一辈的丰功伟绩,万分珍惜今天的幸福。我购买了新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卷本,结合新中国史细细品读,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和历史经验。
在系统研读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我撰写了《用辩证法的观点学理论,深刻理解新时代新思想》的宣讲稿,联系个人入党和成长的经历,联系前辈对自己的教育影响,阐述了完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明确了坚定崇高的理想是共产党员毕生追求的信念。在商务机关离退休干部大会上我进行了宣讲,天津《中老年时报》做了综合报道。在市委老干部局召开的全市宣讲大会上我作了重点发言,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
二、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声音
我觉得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用自己的眼睛所见和切身经历,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宣讲员最神圣的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学习后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居住地南北大街社区党委,要求我联系社区和退休党员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作一次宣讲。经过精心准备后,我紧密结合身边的变化,为社区40余名党员作了一个半小时的宣讲,大家听得有趣,入脑入心。宣讲结束时,我深情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红军塑像下的沉思》,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社区党委于当天在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宣传。在商务机关退休局级干部和支部书记会议上,我也进行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联系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天津商务工作实际,展望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九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共识,受到了欢迎。
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以“追寻先辈奋斗的足迹,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题,为局机关全体干部和系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讲了主题党课,得到了局领导和与会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在13000多字的发言中,我介绍了伯父李琦、三祖母李之光、几个姑姑和姑父等前辈向往延安,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投身改天换地伟大斗争的点滴往事,他(她)们有的深入敌后抗日,有的参与创建延安保育院,有的参加了《黄河大合唱》演出,有的在延安速记班艰苦奋战。与会许多年轻党员感觉获益匪浅。有的同志反馈说,李熙同志用身边人讲红色故事,娓娓道来,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从个人的成长中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和延安的文化轶事,很新颖,很有感染力。
在天津市革命传统文化促进会和久萍诗社召开的建党百年诗歌朗诵会上,我作了《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党课宣讲,近百人参会,许多老师在美篇中收入了我的文稿和录像,相关媒体作了报道。我把撰写的《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习二十大迈向新征程》《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党课提纲和学习体会,通过支部微信群等新媒体分享,大力宣传党的声音,助力退休党员学习不断深入。
三、老有所学所乐,开启诗意生活
我们虽然已年过古稀,但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蓝图已经擘画,形势催人奋进。我撰写的诗文《坚持“三个务必”,书写绚丽华章》在《馨语文苑》媒体平台刊发,阅读量达76335人,成为网络热点。
2022年12月6日,我受邀走进天津电台《枫叶正红》直播间,以“老有所学所乐,开启诗意人生”为题,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讲述了近几年我们夫妇随诗社朋友和家人在井冈山、延安、青海、甘肃采访参观,“一路诗歌一路行”的经历,自己的心灵也不断受到震撼。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我有感而发写道:“我站在红四军营长肖劲的塑像前,枪炮声在耳边响起,时间穿越历史的空间。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红色的政权,红军将士不怕流血,让我们深深的怀念。重温井冈山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诗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采用。在陕北延安,我即兴赋诗 “啊,伟大的延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紧贴着你,仿佛听见母亲的心脏在跳动。我拥抱你,热血在全身奔涌,传送给我力量的源泉。铸梦强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一定要把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2024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看望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温暖。我即兴撰写了诗文《春雪的遐想》:“津沽春来早,年味依然浓烈,人人神清气爽。总书记看望天津干部群众,情深意长。第六埠村欢跃了,古文化街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喜气洋洋。天津站在新起点,要奋发崛起,大发展大开放。美丽天津前程似锦,憧憬未来满怀希望。巨轮开足马力,我们要新征远航。”这首诗作经专业老师诵读,在《海的女儿艺苑》媒体平台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诗歌创作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生活之树常绿。我要与老年朋友们一起不断学习,向着诗和远方继续前行。我与祖国共命运,织梦岁月永恒。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