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 以实干担当彰显青年作为
津南区咸水沽镇“小红砖”青年理论宣讲团 李轶男
“时代浪潮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青年意气风发……”津南区咸水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又传出了铿锵有力的宣讲声和群众们此起彼伏的掌声。每到这一时刻,我的内心都无比激动、备受鼓舞。我是一名扎根农村的“一肩挑”,也是津南区咸水沽镇“小红砖”青年理论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群众送去党的理论,是我不变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我始终坚持在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宣讲实效上下功夫,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百余场,实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用心用力用情传播党的好声音、宣传党的好政策。
小心愿 大情怀 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考验的是宣讲员的理论功底,要想把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前提是自己必须把理论学深悟透。我认为宣讲员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可以说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宽度”。成为一名优秀宣讲员,是我的心愿,更是不变的情怀。为了夯实理论功底,我曾将党代会报告原汁原味通读数遍,基本做到了逐字逐句,还用“以学促学”的方式,积极参加市区镇级各部门组织的理论培训班,向党校老师、优秀宣讲员学习,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领悟,真正做到了学原文、悟原理。
小故事 大道理 以生动鲜活实现出新出彩
在基层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认识到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在基层一线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可以丰富理论宣讲,使其内容更有生命力。我愈发觉得理论宣讲越是注重理论的完备和术语的高深,宣讲内容越是晦涩深奥、难以理解,听众越是听不进去,反而越是用接地气的话语、大众的视角、基层的实际来解读理论,“翻译”理论,大家越是能够理解、接受、认同,越是想听爱听。因此,我在每次宣讲前,都会精心设计主题内容,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精选案例,对照宣讲材料字斟句酌,反复试讲,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确保达到满意的效果,宣讲后及时复盘总结,不断提升宣讲的能力。我紧盯时事热点,将理论宣讲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不局限于集中宣讲、交流座谈等方式,结合“互联网+”模式,剪辑制作与自己宣讲主题契合的视频内容,进行情景代入互动,有效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体验感,使宣讲更加有滋有味,赢得群众的认同与喜爱。
小切口 大融入 以联系实际提升宣讲实效
基层理论宣讲要想效果好,只有走进群众、贴近群众生活,才能使理论宣讲更加鲜活。所以为了让基层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感兴趣、听得懂、记得住,我经常在宣讲开始前或宣讲结束后与现场的听众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群体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兴趣点、困惑点,从小切口入手,做到融合融入,根据群众需求不断调整宣讲内容,力求将内容讲全、精神讲准、重点讲透、难点讲清、意义讲活。哪怕是同一个题目,都不拘泥于一个版本,而是会根据不同的宣讲场合,结合听课对象的特点,增添进相应的内容,使理论主题宣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比如面向基层党员群众,我会采用更加鲜活和接地气的语言、事例,从百姓的身边事入手,讲解理论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对广大团员学生,我则注重加入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遵纪守法等宣讲内容。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是一名基层宣讲员,有责任为群众传递党的最新声音,讲好生动故事,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会一直讲下去,将一个个惠民政策,一桩桩喜事好事,讲给更多群众,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