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组织  >  社会组织工作
市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委举办“牢记爱国三问 献智时代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社会组织部    编辑:社科联信息员   2025-09-23小字号

  9月18日下午,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党委主办,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党支部、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党支部及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共同承办的“牢记爱国三问 献智时代发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天津青年会旧址举办。

  与会人员参观了《南开记忆》图片展,沉浸式观看了爱国主义话剧《南开记忆》和《满门忠烈话南开》视频短片,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重温了南开精神,深刻感受到张伯苓先生留下的不仅是学校,更是爱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90年前张伯苓先生提出的“爱国三问”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令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张鉴厵表示,“爱国三问”是张伯苓校长问学生的三句话,就是想让学生更有爱国意识,把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带着这份爱国情怀,南开学子成立了东北研究会,撰写了《东北地理教本》,这相当于“爱国教本”。今天活动的举办地天津青年会旧址,是此前很多先烈先贤们组织过爱国活动的地方,今天的青年人再次点燃、举起爱国火种,让他们继承这份爱国情怀,更加深受触动。

  “我们推出了《南开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史话》,一共12讲,从南开的初心、爱国三问到南开大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目的是传承南开大学的爱国基因,贯穿爱国主义精神。目前这本书已经出版,今年秋季开学已经在课堂使用。”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介绍说。

  8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牢记爱国三问 献智时代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体会。大家一致表示,“爱国三问”不仅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强化了使命意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率先垂范,自觉将“爱国三问”铭记于心,将爱国情怀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之中,深耕学术研究,积极咨政建言,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研一学生武佳伊说:“通过观看沉浸式的话剧表演,非常受触动,作为南开学子,我将践行好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精神,未来,我将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青年会旧址曾是近代思想启蒙和爱国运动的重要阵地,梁启超、李大钊、张伯苓等先贤在此发表演讲,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家早年也曾在此从事爱国活动。在此地重温“爱国三问”,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精神的传承。
此次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提出“爱国三问”90周年之际举办,是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委对党建与学术深度融合的再次探有益探索,旨在激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市社科联所属社会组织的青年学者代表60余人参加活动。

  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张伯苓先生后人、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元龙,市政协原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黎昌晋参加活动。

  (来源:津云客户端)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