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在津举行。天津科技大学海河科创学院(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院长华欣带来“深化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的新方略”。
“11年来,三地协同创新机制持续完善,实现了从产业承接向创新协同的跨越式发展。”华欣说,“天津依托先进制造与港口优势,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赛道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国际物流枢纽功能持续增强。”
面向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华欣建议从三个维度深化协同创新。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效能,支持三地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持北京高校、科研机构在津冀布局分支机构,打造创新基地或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加快构建京津冀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集群;培育集成电路、网络安全、量子信息三大未来产业;共建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联合体,北京侧重通用大模型研发,天津聚焦高端装备等垂直领域应用转化,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加强天津先进制造业与北京现代服务业对接。
深化京津冀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引导资本流向关键领域,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安全保护机制,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效率,建立企业信息互通互认、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来源:津云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