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津沽学人
 津沽学人丨马庆株先生与他热爱的语言学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信息员   2025-08-25小字号

津沽学人:马庆株先生与他热爱的语言学
郭昭军

  2023年10月3日,恩师马庆株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语言学。在非专业人士看来,语言学是一门枯燥的冷门学科,但马先生却乐在其中,他把自己的书房称为“忧乐斋”,“忧乐”二字凝聚着先生一生从事语言研究的艰难和快乐。

  早在少年时期马先生就喜欢汉语拼音、语法和写作。上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课的内容包括汉语知识和文学知识两部分,因此马先生在中学时就学习了很多汉语知识。1956年,马先生刚上初中,正逢《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布,他不到半天就学会了。后来他用拼音做过生理卫生课的笔记,用零花钱买《拼音》杂志,即后来的《文字改革》《语文建设》。那时他放学后常去天津市河北区文化馆阅览报刊,接触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语文》杂志。当时该杂志刊登了很多讨论文字改革的文章,他很喜欢,生发十足的兴趣。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他在学用拼音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学习普通话,由说方言改说普通话。由于汉语拼音文章的影响,他也对语音、语法等语言学问题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和朱德熙的书。这为他以后从事语言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有了汉语拼音的基础,马先生学习了国际音标,进而轻松地学了数门外语。他看到邻居学俄语,就跟其学了俄文字母的读法。以后学校开设俄语课,老师讲第一课,他已经自学到了第十四五课,且成绩一直保持着满分纪录。早在高中时他就自学了世界语,“文革”期间还自学了德语、法语和日语。在天津师范学院(现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学校开设了俄语课,马先生曾用俄语在全校朗诵会上流利地背诵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以至好多人以为他是俄语系的。他仅用4周时间就自学完高中英语。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马先生报考北京大学,那时他已满36周岁,同事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考研时为了测试自己的英语水平,他第一次参加英语考试,竟考了96分,而英语系毕业的一些考生却有不及格的。在当年北大中文系2700名考生中,他的英语考试成绩排第一。在七八十名第一志愿报考朱德熙先生的考生中,马先生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被录取者,从此在朱先生的指引下走上了语言学研究之路。研二第二学期末,马先生问朱先生选哪一门外语作为第二外国语,朱先生说北大中文系年轻人中还没有会法语的,让马先生去学法语。马先生尊重导师意见选学法语,插入法语班学习。他在北大读研时花在外语上的时间较少,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马先生虽然喜欢学习外语,但更多的时间是放在本专业上。他读研期间有众多名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因而在语法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北大中文系1980年“五四”科学讨论会上报告的论文《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一年后发表在语言学权威刊物《中国语文》上。这篇论文和后来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经典论文。1980年12月,马先生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
  

  
马庆株先生的代表作

  对外语的浓厚兴趣和良好基础,使得马先生一直十分重视把汉语放在世界语言的大背景下研究。如《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文就是受藏语的启发,提出汉语动词存在自主和非自主的系统对立。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一文中,马先生先考察英语、德语、俄语、法语和汉语的词缀,然后将世界语言的词缀划分为三种类型:自源型(如汉语)、他源型(如英语)和并重型(如德语、俄语)。我第一次听马先生讲学是2000年他去我的母校山东大学讲结构、语义和表达研究,在那次讲座中,提到俄语、法语等外语例子,马先生信手拈来、发音标准、声音洪亮,令聆听讲座的几百人大为惊叹。

  马先生一生潜心于语言研究,成绩斐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更是享誉海内外。先后发表语言学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7部。因在语法方面的卓越贡献,马先生曾被北大中文系推荐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候选人。在第二届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评选中,马先生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学者。此外,他还多次当选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在词汇学、修辞学和语文现代化等领域,马先生也着力甚勤、颇有建树。与传统方法不同,马先生把语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用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比如《从〈国际歌〉看修辞的民族特色》一文,马先生通过比较《国际歌》的法语原文与汉语、德语、俄语的翻译版本,借此探讨各种语言在表达上的特点。马先生晚年执着于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和倡导,这方面的论文最有代表性的当推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整合创新,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汉语拼写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只适用于普通话,不能用于方言,所以马先生在此文中提出制定汉语拼写方案的观点。他首先提出了制定汉语拼写方案的几条原则,然后根据每个汉字古音的声韵特点和汉语各个方言的语音特点,制定出能用于汉语各个方言的汉语拼写方案。马先生为这个拼写方案所做的细致、扎实的研究着实令人敬佩,此文体现出的广博的专业基础、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令人赞叹。此外,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向世界推广汉语方面也有独特的研究,针对这方面的一些难题,他多次在会议和讲学中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由于在修辞学和语文现代化方面的成就,马先生先后被推选为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并长期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自1981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马先生就一直任教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直到2008年荣休。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曾主讲过《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语言学方法论》等十几门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马先生一生所培养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遍布海内外,分布在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方言学、语言规范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多个领域,他为中国语言学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作出巨大贡献。

  2002年,我第一次给“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投稿通过,当时苦于还在读书没有经费,是马先生慷慨解囊相助,让我能够顺利赴会。马先生学问渊博,虽主攻语法,但对音韵和方言等也很精通,能够完整背出《方言调查字表》,而且也希望学生知识面尽量开阔,早些年只要有条件他就带着研究生外出作方言调查。马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一种指导研究生的方法,就是语言学沙龙,每周一次、风雨无阻,所有研究生参加,大家都积极发表观点和讨论问题,共同切磋、一起成长。在前师母去世的当晚,马先生因参加语言学沙龙而错过了最后一面。已经毕业的学生很多早已成为教授、博导,每当谈起这个沙龙大家都感慨万千。

  马先生也很关心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发展,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殚精竭虑。1998年5月,马先生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为南开成功申报汉语博士点,他也成为该博士点的创建人,加上前辈学者的努力,使得南开汉语语言学成为该学科全国研究领域几大重镇之一。

  马先生的这些成就是在家庭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从1987年春开始,马先生的原配夫人就因病卧床,直到2004年冬天去世。他的儿女固然也照顾母亲,但马先生作为丈夫少不了劳心劳力,时间长达17年。马先生刚到南开工作时,家住河北区,离学校10公里,他乘公交车到学校还要再转一次车,直到1993年底才迁入校内寓所,12年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要耗费多少时间!马先生在语法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大都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取得的,那时电脑还没有广泛普及,文章都是手写,写和修改都费时费力。去过当年马先生居住的南开大学东村平房的人都知道,他的寓所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屋子的书籍和卡片,而他坐拥其中,笑谈语言学。

  马先生一生坎坷,晚年又遭受丧女之痛,但他能够摆脱世事纷扰,淡定而专注地从事语言学研究,晚年更痴迷于语文现代化研究。2023年6月初,马先生因病住进医院。人们去探望他时,面对凶险的病魔,马先生从容淡定,平静地告诉大家他的病情。后来多次来回转院,他也越来越虚弱,尽管如此,他一如既往地从容淡定、平静宁和,看不出生命将到终点的样子。著名语法学家陆丙甫先生专程来天津探望他,他还躺在病床上跟陆先生探讨汉语拼写方案问题,虽然人已很疲惫。在住院的4个月中,马先生以羸弱之躯承受着各种治疗带来的折磨,但他都平静接受、毫无怨言。凡是探望过他的人,无不被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所折服,无不钦佩他面对死亡的从容淡定。马先生逝世的那天下午,当我看到昔日高大伟岸的恩师如今瘦小羸弱、紧闭双眼,静静地躺在床上时,不禁泪如泉涌。

  马先生逝世后,《中国语文》(2023年第6期)杂志刊发了消息,并对他作出如下评价:马庆株先生是享誉海内的著名语言学家,毕生致力于现代汉语的研究和教学,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和词汇学、修辞学以及语文现代化等领域有重要建树,培养了大批成就斐然的语言学知名学者,为中国语言学研究和语言学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学人小传】

  马庆株(1942—2023),天津静海人,著名语言学家。1963年天津师范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天津新开中学;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至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1993年晋升教授,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荣休。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语言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等职。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语法、词汇、修辞和语言规划等领域的著作和论文多部(篇)。

  (来源:《天津日报·满庭芳》2025年8月22日)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