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津沽学人
津沽学人 | 忆君诵诗神凛然——聆听叶嘉莹先生诵诗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07-30小字号

  6月中旬,接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罗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她和同事正在整理叶嘉莹先生数十年来讲授诗词的音视频资料,感觉叶先生在不同时期诵读古典诗词的声音好像也各有特色,希望我作为叶先生晚年的学术助手,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听叶先生诵诗的感受,以便他们更好地宣传推广。

  是啊,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渠道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音视频课程、立体书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古典诗词的音声之美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叶嘉莹先生也曾多次强调——“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许多诗词爱好者都对叶先生诵读古典诗词的声音印象深刻。在叶嘉莹先生身边学习、工作20年来,我有幸在各种场合聆听过叶先生读诗、诵诗和吟诗。多数是比较公开的场合,比如叶先生在演讲、讲座、授课或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古人或自己的诗词,这时叶先生往往是用自己独特的诵读方式(将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入声字读为短促的仄声)来读诵。如果是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比如跟自己的学生聊到某首作品或其中的几句,兴之所至,叶先生还会反复吟咏,带领大家一起体味其中三昧。此外,我还听到过叶先生在家中做饭或做针线活儿的时候,自言自语似的浅吟低唱。

  然而,如果要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听叶先生诵诗的感受,我却一时不知该如何概括,脑海中想到的却是听叶先生诵诗令我心头凛然一震的几个场景,至今回忆,依然觉得是感动、是洗礼,是自己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海棠雅集”上,因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4月13日举行的第五届“海棠雅集”以“乡愁”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受邀的各界嘉宾以朗诵吟唱的形式展示古今佳作。叶嘉莹先生应邀出席并在现场声情并茂地读诵了宗志黄先生的两套散曲,在与会嘉宾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叶先生此次诵读的两套散曲,均刊发在当年《中央日报》副刊“泱泱”版上,一套以【正宫•端正好】一支曲子为开端,题名《钟馗捉鬼》,发表于1948年6月21日,写的是国民政府大员于抗战胜利后,把“接收”变成了“劫收”,上下贪腐,不到三年就面临败亡的结果;另一套以【南吕•一枝花】一支曲子为开端,发表于1948年7月15日,写的是抗战后期百姓在战乱中逃亡的颠沛流离之苦。前一套曲子将当年国民政府上下贪腐的恶形恶状和人民的激愤,写得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后一套曲子则写得情景真切、哀感动人,使人读了可以深切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古训,激起每个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时年91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不顾自己的腰痛,坚持站着为大家诵读了这两套共计近3000字的散曲,是那次雅集活动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目。叶先生自从1948年夏读到这两篇散曲套数,认为写得极为真切动人,所以就将刊印有此两套曲子的报纸剪存,一直保留到现在。究竟是怎样的作品,深深打动了这位从教数十载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多年来未曾抛舍?又是怎样的一份文化深情,使流寓海外饱经忧患的叶先生心心念念要回国承传?又是怎样的发心,令当时已91岁的叶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决意将这两篇散曲套数郑重诵读于世?当时我坐在一旁,一字字、一句句听着叶先生的诵读,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既闻其言,不觉凛然,心形俱肃”(《世说新语•赏誉》)。

叶嘉莹先生的部分著作

  还有一次是2019年8月22日,地点是在南开大学主楼111教室。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在南开大学举办,大赛以叶先生的号“迦陵”来冠名,就是要宣扬叶先生所倡导的“兴发感动”的中华诗教理念,引领中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群体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读懂中华经典、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当时已95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数月前刚刚罹患肋间筋膜炎,尚未完全康复,但仍然坚持坐着轮椅来到现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亲切见面。叶先生说:“欢迎诸位老师到南开大学来,大家这么喜欢诗词,我觉得非常高兴。看到我们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气象一新,一切都欣欣向上,我真是非常高兴。我可以把我早年写的一首绝句吟诵一下: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接着叶先生又为大家先诵读后吟诵了自己的新作——一首题为《诗教》的七言绝句:“中华诗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许再攀。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最后,叶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笔拿起来,好好地来描述我们的时代,来表现我们的理想。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该尽到自己的力量。”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被叶先生的话语和诵读之声所折服,情不自禁地跟着叶先生反复诵读这首《诗教》之诗,很多老师都泪流满面。作为叶先生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作为诗教传承队伍中的一员,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对刘禹锡的诗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有了更深的体会。

  还有一次就是去年,2023年10月15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叶嘉莹教授百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主楼小礼堂隆重举行。本来大会主办单位与叶先生的主治医生联合商议,叶先生不必离开医院病房亲临大会现场,她也提前录制了向与会嘉宾问候致意的短视频,但就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下午,叶先生接连给我拨打了多个电话,始终强调:“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都赶到南开了,我如果不到现场亲自向大家表示一下感谢,会很失礼,一定要替我向医院请个假,请大会组委会允许我到大会现场。如果大家担心我的身体状况,我可以简短地就讲两句话,但我明天一定要去现场参会。”我只好向大会组委会转达了叶先生本人的意见。第二天,在主治医生的陪同下,叶先生终于出现在了大会开幕式的主席台上,台下的嘉宾全体起立,掌声雷动。除了向与会来宾致谢,叶先生情到深处还即兴吟咏了自己10多年前创作的一首小诗:“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叶先生说,“我在海外漂泊多年,能够回到南开,是我的幸运。我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能够有诗相伴,更是一份幸运。我们中国的诗歌传统,诗对人的感动和教化的作用,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的。我现在年岁大了,以后诗教传承的事业就靠大家了。”站在幕后的我,听得已是热泪盈眶,刹那间想起苏轼的那句诗“凛然高节照时人”!

  言为心声。我想叶先生诵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切,这是出于对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当代传承的迫切,对诗教薪火代有承传的殷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内外弘扬的关切。每次现场聆听叶先生诵诗,我被深深打动的,还是叶先生在诵诗时自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凛然生气。于是我用微信郑重地给罗编辑回复了七个字:忆君诵诗神凛然!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学人小传】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词教育大家,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4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1945年毕业;1948年迁居中国台湾,1950年代先后在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1966年赴美国讲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8年申请回国教书,1979年起在南开大学任教至今。作为中华古典诗词的教研工作者,一生以弘扬中华诗教为己任,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获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博士、中华诗词学会终身成就奖、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数十种著作。

  (来源:《天津日报•满庭芳》2024年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