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社科普及  >  理论宣讲
退休不退岗 全情奉献跟党走——西青区退休教师李德志的宣讲故事
来源:    编辑:管理员   2022-09-09小字号

  我叫李德志,1938年7月出生,河北省青县人,195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98年在学校退休后受聘到大寺镇王村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我退休不离岗,为乡村振兴全心奉献,充分彰显老党员的崇高的追求。

  加强自身学习,为有效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入党60余年,我始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忘入党誓言。我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深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需要革命传统滋润他们的心田,更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启蒙引导。为了紧密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几年来,我不断对自身“充电”、“补钙”。在我的宿舍到处都是党的理论书籍和折叠整齐的简报,每当看到权威媒体上的好文章,我都第一时间剪下来,用红笔划重点,为宣讲工作做知识储备。每张剪报都配有“文章摘录卡”,上面详细记录了题目、类别、来源等,这样的习惯延续了20多年,这样的剪报共计5万余张。我平时经常深入到学校和青少年中间,全面了解全村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深入地调研,进一步增强了我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有效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坚持老有所为,创建精神家园

  注重党的思想建设落在实处。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系实际,先后给村全体党员讲了近二十多堂主题党课。同时,我与同事10年来共计总结撰写了12个村民的好人好事,其中有两位村民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有八位村民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天津好人、天津妇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有四个家庭评为西青最美家庭称号。

  坚持教育从娃娃抓起。为把教育从娃娃抓起、抓出成效,我利用寒暑假把村里青少年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展“讲国旗唱国歌,学英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开展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组织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和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读书座谈会。同时,组织青少年创建文明城区绘画比赛、讲解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带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办器乐特长培训活动。这些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大寺镇王村先后荣获“天津市五爱教育基地”和“天津市未成年道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利用业余阵地创建精神家园。我牵头组建艺术团,调动文艺骨干的积极性,组织群众学习广场舞、舞台舞、情感舞,组建京剧、合唱团和青少年舞蹈队,按上级要求建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绘画室,开展每两年一届村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参与和欢迎。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挖掘老祖宗留下的中国药王孙思邈“峰山药王古寺”旅游文化,我积极为旅游团体承担导游任务。同时,我还编写的药王孙思邈救死扶伤的故事,编辑成宣传手册,受到游客的欢迎。

  宣讲接地气,政策入人心

  作为西青区大寺镇模范宣讲团成员,每到一处宣讲,我都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宣讲的内容,还和其他宣讲团成员一起备课讨论交流。我认为参加群众性宣讲工作,使命光荣而艰巨,我希望每一场都能参加,尽可能多地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送到父老乡亲身边。在大寺中心小学、南北口雅爱中心小学、育英小学等学校,我不仅给孩子们讲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意义,还结合历史知识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中国梦,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成为祖国栋梁之才;在王村、青凝侯村等乡村,我为大家讲述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并结合自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经验,鼓励村干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倡导广大村民多参加文化志愿服务,让生活绚丽多姿;在社区的小公园,我和居民们一起聊起了“百姓心中的‘十四五’”,虽然我年事已高,但讲起自己的“十四五”仍然充满斗志:“我还要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下去,让我们的村民精神上越来越富有!”在机关、在企业、在医院,我都和大家一起合唱那首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唱的形式激发群众的爱国心,让更多人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在田间地头,我为大家哼唱《双脚踏上幸福路》,乡村振兴路上,靠的就是大家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我会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勃勃英姿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诠释着一位退休老同志的拳拳爱心,只要我还能走得动、说得清,就一定会活跃在理论宣讲这条路上。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