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社科专家学习圆桌会——聚力创新驱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 |
|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信息员 2025-10-31 |
聚力创新驱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 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陈旭东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展望“十五五”,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又要充分认清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战略任务的前两位,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至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注重巩固拓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要靠高质量引领的产业升级。“十五五”时期,需继续遵循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方向,稳定和做强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改造升级,强化质量标准,切实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生产率精准化等水平。同时,坚决贯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形成产业绿色可持续体系等。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着眼当下,更要布局未来。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组织化推进,推动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力争在关键理论和技术原理上实现突破。重点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瞄准前沿领域,强化战略引领和资源集聚,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具有引领性的新增长极。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十五五”时期,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和市场支撑。统筹规划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优化创新科技资源组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各类主体创新力量和职能。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制度体系,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