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社科专家学习圆桌会——把握历史方位 赢得历史主动 |
|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信息员 2025-10-31 |
把握历史方位 赢得历史主动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于安龙 “辨方位而正则。”准确把握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定位所在时空坐标,是抓住时代机遇、谋划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赢得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来完成。即将开启的“十五五”,上接“十四五”、下连“十六五”,正处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间阶段,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即是说,“十五五”时期衔接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景目标,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时间窗口”。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我们既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看到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要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宏阔背景下谋划,认清国内国际相互影响的环境条件;既要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办好自己的事,又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继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统筹立与破、联通内与外,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发展大势、科学判断历史任务,明确“所在何处”和“去向何方”,从而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