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社科普及  >  理润津沽
坚守社区一线 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科普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12-30小字号

坚守社区一线 传承红色基因

滨海新区汉沽街道滨河家园宣讲员 刘印生

  我叫刘印生,1970年进工厂工作,同年12月入伍,1976年3月复员后从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2012年退休后,任汉沽街道滨河家园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也是汉沽街道理论宣讲团成员。

  作为一名社区业余宣讲员,从接过聘书的那一天起,就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俗话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于是,我用大量时间阅读,做足宣讲“功课”,家庭藏书3000余册,数年坚持剪报。自费购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从百年征程看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立国之战》等50余本党史军史专家著作,查阅资料、照片,制作了《永恒的明灯,信仰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立国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一门四八路》等10余个红色专题课件,利用社区党课、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七一、八一、汉沽解放纪念日、主题实践和主题教育等契机,向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宣讲。自2017年以来,共宣讲40余场,听众1800余人次。

  我在撰写和制作《蓟水扬波颂英雄——解放汉沽战斗追记》课件时,不仅查阅了原第四野战军第46军军史、137师师史和直接参加攻打汉沽铁桥的409、410、411三个团的团史,还查阅了部分图书和开国将军回忆录,并多次到蓟运河汉沽铁桥现场查看,追寻当年战斗遗迹,对先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深深打动,10余次修改稿件,有时至深夜3点。当课件完成后,我难以控制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诗:“铁桥威武火车隆,蓟水扬波颂英雄。冲锋英姿今犹在,激励吾辈写军魂。”宣讲后,感动了听众,也感动了自己。我在社区党员培训班宣讲《白山黑水铸忠诚——杨靖宇将军》后,大家反映:”刘老师的课,下了很大功夫,历史资料和照片全面生动,许多东西以前没听过也没见过,烈士事迹很震撼。”

  近些年,我在参加撰写汉沽军事志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汉沽地区红色资源,多方搜集资料、查阅档案,走访老八路、抗日武装工人团团员、民族先锋队队员、老盐民支队干部战士,搜集整理了80多万字的党史军史人物事迹资料,为做好宣讲积累了丰富资料。

  为了宣讲好家乡英雄,我多次登门走访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李振宝烈士女儿,请她讲述父亲的战斗故事,查看烈士照片、遗物、奖章、证章、战友回忆录等,3次修改讲稿,反复求证,丰富烈士生平事迹。我还通过采访烈士亲属、读家史、查看各种遗物、证件、奖章、照片等方式,发掘整理出汉沽地区7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一家四兄弟参加八路军战斗的事迹,讲稿完成后多次征求烈士亲属意见,直至满意后才制作课件宣讲,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受到一次深刻的学英雄、爱家乡教育。

  2019年初至2022年2月,我用3年时间,多方搜集报刊、图片等雷锋照片共110余张,力求全面、生动地展示雷锋生平事迹,制作《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课件并制成展牌,许多照片首次与大家见面。在学雷锋纪念日期间,为党员干部宣讲,为辖区汉沽中专等学校的学生们讲解展牌,把社区学雷锋活动推向了高潮。宣讲结束,一名老党员找到我说:“刘老师,我是含着泪听完的,我虽然退休了,也要把雷锋精神传给子孙们。”汉沽盐场小学、汉沽街团委还借用展牌在本单位展出。在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我撰写了4000多字的题为《当今怎样学雷锋》文章,赞赏雷锋精神长久的生命力在于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在于诠释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我在宣讲中注意把握四个环节:一是下功夫写讲稿,只有满意的讲稿才能保障宣讲效果。二是宣讲课件应图文并茂,大家经常看到的照片少用,鲜为人知的照片尽量多用,增加历史厚重感,让人耳目一新。三是每次宣讲前多征求社区领导和离退休老党员们的建议,然后确定宣讲内容,宣讲后再反馈意见,这样效果会更好。四是考虑到老党员的身体状况,无特殊情况宣讲大都安排在上午9点,时间掌握在4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小时。

  担任宣讲员以来,付出了很多,但很值得。我始终乐于做一名奉献在社区一线的“宣讲者”,通过社区课堂传播党史军史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社会提供强大榜样力量和丰厚道德滋养,让党员和青少年感受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温度,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