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社科普及 > 理润津沽 |
扎根基层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
来源:科普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12-30![]() |
扎根基层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我叫郑洁,是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党务工作者,也是蓟州区“区级理论宣讲个人”称号获得者。三年前,出于对扎根基层农村这片“泥泞”土地的深深热爱,我毅然选择踏上这片土地。面向农村基层,我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宣讲好党的新思想、好政策;依托我镇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始终坚持讲好龙山革命故事,传承好龙山革命精神,当好历史映照现实的桥梁、观众与先烈对话的纽带。 ![]() 一、练好为民服务基本功,讲好通俗易懂“乡土话” 作为基层宣讲员,在理论政策与人民群众之间作为纽带,我深知自身的政治立场必须坚定、专业素养必须过硬。为了能够将上级文件精神原汁原味地传递给群众,我一直注重积累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练好基本功,讲好“乡土话”,不断提高对形势任务教育活动的认识高度,努力增强形势任务教育宣讲能力;认真学习党刊和党报,坚持学习与思考结合,常“补钙”、常“充电”。在每一场主题宣讲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我都会原原本本通读原文,逐字逐句思考研究,并且持续实战演练,确保不能在宣讲过程中出现任何漏讲、错讲的情况。在宣讲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通过具体的例证结合“土语”来解释政策文件,让群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 二、找准为民服务切人点,用好板凳宣讲“聚民心” (一)坚持为民导向,“声”入群众聚民心 我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必须深入思考受众是谁、他们愿意听什么、是否愿意倾听等问题。在选择宣讲方法时,我不断创新宣讲思路,将属于人民的理论以人民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为宣讲工作赋予更多的创造力。在宣讲过程中,我善于对照政策理论,通过“小切口”和“小入口”的方式向群众讲解大道理,用身边的人和事,将一些复杂的理论讲得更加“接地气”。 (二)树牢亲民意识,板凳宣讲“接地气” 我还常常把宣讲课堂搬到马路边,群众的院子里,村里大树下的象棋桌旁。这样一来,我感受到了与群众更亲近的交流,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也更容易理解政策,更放松地参与宣讲活动。随着宣讲的深入,我发现政策变得更加冒“热气”,人们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宣讲方式带动了更多普通群众加入基层宣讲的队伍中,从被动接受宣讲的人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宣讲的人,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三)厚植为民情怀,创新形式焕活力 好的宣讲氛围才能更容易让群众记住,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去宣传。因此,我采用了更加生动鲜活的载体来呈现基层宣讲。在龙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讲解工作中,我不仅仅局限于实地讲解,还尝试了录视频、随手拍、微动漫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线上云直播的方式,以及“共话党识,强国有我”漫画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更为丰富的宣讲方式,让党的理论在群众心中扎下根来。这样的尝试不仅使得党的理论在基层宣讲中更为生动有趣,也让它在群众的心中开出了更艳丽的花朵,结出了更成熟的果实。群众通过这些更富创意和趣味性的宣讲方式,也更愿意去了解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三、奏好为民服务新乐章,打好基层宣讲“穿透力” 有了宣讲内容的本正源清,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我还注重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当前,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与最基层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也是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宣讲,党的方针能够延伸到最基层的组织中去;通过宣讲,党的政策能够得到群众积极反馈;通过宣讲,党的声音能够达到村组的最后一米。 为了让宣讲更生动,我经常把个人成长的经历、人生感悟融入宣传内容。从自己上大学的经历到来到马伸桥镇成为一名党务工作者,给大家讲述自己工作中的点滴,作为基层工作者的各类事务,增长群众对于我们工作的认知,联结群众与政府的关系,充分激发大家学党史、感党恩的热情。宣讲活动的结束不代表理论传播的结束,还应鼓励大家对学习内容通过亲人之间的传送、邻里之间的交流、同事之间的讨论来彻底打通其在基层的“穿透力”,实现一人现场听课、十人百人受益的良好效果,让基层理论宣讲真正在群众当中走心、走实、走深。 宣讲好基层理论、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基层宣讲员一直都在路上!一场成功的宣讲,不在于场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理论有多么深奥,在于有多少人愿意听、听得懂、能够影响多少人。我坚持用真心实意感动听者,坚持用心灵去温暖心灵,将一颗热诚的心中流淌的爱党、爱国的血液浇灌在每一个字、词和每一句话中,让听众感受到:“信仰是一种愉快、热爱是一种品行、诚恳是一种力量、共鸣是一种幸福。”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