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社科普及  >  理润津沽
“初心”宣讲下基层,春风化雨润人心
来源:科普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12-30小字号

“初心”宣讲下基层,春风化雨润人心

河北区委党校“初心”宣讲团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宣传研究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河北区委党校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依托教师团队成立了“初心”宣讲团。近年来,宣讲团成员走下三尺讲台,走出党校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目前累计开展专题宣讲服务240余场,服务听众15000多人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讲工作,不断拓展为党代言立言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打响了党校理论宣讲品牌。

  一、把准宣讲方向,打磨宣讲内容

  把好内容关是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首要任务。秉承“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铸魂者先铸其魂”的教学理念,宣讲团成员立足于早,着眼于细,突出于严,落脚于实,系统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厘清逻辑关系,吃透理解宣讲内容,例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发表重要讲话后,宣讲团成员迅速召开集体备课会,明确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根本遵循,结合市委“十项行动”的部署安排和区委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等为主要内容编写宣讲提纲。宣讲团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深入系统地学习,理清脉络,把好导向基调,明确重点,确保准确权威,及时补充宣讲资料,同时紧密联系区情实际,立足河北区近年来的中心工作、发展变化和取得成就,从贴近生活的角度丰富宣讲素材。认认真真学在前,仔仔细细研在深,为开展宣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研讨交流,确定宣讲大纲,开展教师新课试讲,校委对课程逐个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具体修改建议,确保宣讲方向的准确性,宣讲内容有准度、有高度。会后教师反复修改课程,结合自身优势,打磨各具特色的宣讲稿。

  二、改善宣讲语言,活化宣讲方式

  基层宣讲的受众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群体,他们在接受党的理论政策的程度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必须注重宣讲的对象化、分众化。根据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等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具体情况,灵活搭配宣讲内容,确保宣讲精准有效,落地落实。面对市民群众,用身边鲜活事例讲清楚伟大成就,意风区提升改造——休闲娱乐的地方越来越多,全域创文创卫——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燃气设施更换——生活越来越安全;面对机关干部,重点讲“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三个务必”“六个必须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凝心聚魂跟党走,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河北的精神力量;面对企业员工,重点讲贯彻新发展理念,讲河北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先机,推动华为天津区域总部落地,跑出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度等热点事例;面对青少年,将理论宣讲与学校思政课相结合,利用觉悟社、梁启超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宣讲过程中,运用丰富的史实、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清新朴实的宣讲话风,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解读阐释,既聚焦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主题,又围绕关系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话题,力求把抽象的内容讲形象,把高深的道理讲浅显,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让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爱听、想听,听得进、记得住,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学员、百姓的广泛欢迎,扩大了理论宣讲的受众群体,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更加深入。

  

  三、拓宽宣讲场景,创新宣讲模式

  “初心”宣讲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着力打造多场景化宣讲,变“跑腿听”为“上门送”,力求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党员群众家门口。采用固定宣讲点和流动宣讲点相结合的方式,从党政机关到学校、医院,再到居民社区、公园广场,根据宣讲内容、宣讲受众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并充分利用觉悟社、梁启超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宣讲,打造红色课堂沉浸式宣讲,力求宣讲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随时将党的理论政策讲给基层百姓,真正成为政治理论的“扩音器”、助推发展的“冲锋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时,积极探索拓展网络宣讲、微视频宣讲等线上宣讲模式,实现宣讲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充分用好网络新媒体,开设“云端理论专栏”,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形式发布理论文章,推送微党课、微视频,使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进一步扩展宣讲渠道、延伸宣讲链条,扩大宣讲覆盖面、提高宣讲实效性和传播效率,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