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社科评奖 > 成果宣介 |
成果宣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1928-1937)》 |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10-29![]()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1928-1937) 中华书局 南开大学 杨慧 ![]() 该成果获得第十八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该书在考掘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在学界首次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议题,开辟出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校读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并比较其他国家作家的白俄书写,该书揭示出相关中国作家想象他者和观照自我的运思轨迹,对20世纪20-3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生态做出了深入解读。整个研究史料扎实、特色鲜明、选题角度新颖并具有国际视野中的前沿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创新性价值。具体而言: 一是作者通过勘阅大量基础文献,相对完整地搜集整理出一大批塑造与指涉白俄形象的文本,甚至能够在作家全集之外发现相关佚文,如穆时英发表在《人生画报》上的小说和散文等,并在与普罗小说、左翼小说、海派小说以及民族主义文学的深度关联中排比和论析白俄叙事,从而将这个比较特殊的文学与文化现象置于文学史的流脉中进行纵深的考察;二是作者在精研有关俄国历史、俄国侨民文化、中苏关系史论著以及白俄在华主要聚居地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史志文献的基础上,为白俄叙事溯源探隐,寻绎其产生不同表现形态的历史、政治与文化因缘,并为其建立起贴切的历史语境;三是作者能够在开阔的学术视野中,洞察政治、文化与文学的交织与互动,把握不同作家的整体精神面貌,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白俄叙事文本展开精细的解读,尤其是对其中独特的意象、形象以及文化符号进行了翻译般的阐释,深入开掘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蕴;四是该书的研究对象显然属于“涉外对象”,但作者却将其转化为“对内问题”,对白俄叙事的分析,并未局限于白俄形象本身,而是藉此思考中国作家如何形塑自己的文学与思想的视域,为传统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研究增加了社会史的维度,这在方法和思路上颇具启发性。 总之,该书以“竭泽而渔”为史料搜求目标,以“知人论世”为学术探究原则,以“尽其旋折”为文本解释主旨,努力将每一个研究对象都置入其历史的原生背景和作家的文学谱系中讨论,进而在“长编考异”的意义上与其他同类文本比勘校读,以此突破简单的主题学分析,将白俄作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独特的“内部他者”。此项研究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并于2018年以“优秀”等级结项。 ![]() 作者简介:杨慧,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著有《思想的行走——瞿秋白“文化革命”思想研究》《朔风中的行迹——文学与影像中的现代性话语》《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白俄叙事(1928-1937)》,论文《“诗人”的变形记——丁玲短篇小说<诗人>的白俄叙事》获山东省第3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