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社科评奖  >  成果宣介
《道德自我与行动意志——孟子哲学中“万物皆备于我”的义旨新探》
来源:    编辑:管理员   2022-09-30小字号

《哲学研究》2020年第10期  

南开大学   叶树勋

  该论文获得第十七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本文从新的角度阐释孟子哲学中“万物皆备于我”这一重要命题的义旨,在此基础上尝试为理解孟子道德哲学的构造和特点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本文的研究源于对先秦儒家论“我”之言的特殊性的发现。孟子以及先秦儒家言论中,有些地方的“我”并不是简单地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而是作为一个表达自我概念的语词,与之相关的言论反映着儒家关于道德自我问题的思想。当我们将“万物皆备于我”放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理解时,将会获得一个新的诠释视角。

  在此思路下论文对命题的义旨作出了如下阐释。“万物皆备于我”是说,使道德行动成为可能的一切内部条件在“我”皆是完备,“我”即内在完备的道德自我。通过肯定“我”固有“四德”,孟子确立了“我”之为道德自我的基本地位;通过肯定“我”备有“万物”,孟子进一步确立“我”之为道德自我的完备性,这是此命题在孟学中独有的义旨。

  这一自我是就潜在而言,还有待扩充实现。在此背景下命题的义旨将变得更加显豁。它告示大家,一切该具备的我都具备了,赶紧做去,不用怀疑什么。生活中不乏意志薄弱而自谓不能的现象,孟子以此挺立大家的行动意志,敦促人们在行动中实现自我。

  总之,关注到孟子言论中“我”的特殊性,将命题放在此思想脉络中,不仅可发现命题独有的意味,也能由此发现孟子哲学中自我问题和行动问题的重要性。

  本文的创新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关注到孟子以及先秦儒家论“我”之言的特殊意义,这是论文重新阐释“万物皆备于我”的出发点。就研究孟子以及先秦儒家的道德哲学而言,这一点应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围绕“万物皆备于我”这一命题,在研究视角上作出调整,将关注点从“万物”转向“我”,对命题的义旨展开了新的阐发。再次,本文为理解孟子道德哲学的构造和特点提供一种可能的新路径。从自我和行动的问题切入,可以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补充一个新的角度,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孟子道德哲学的意义。

  本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叶树勋,1983年生,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儒道哲学、出土简帛思想,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曾获南开大学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宁一弘道“魅力教师”奖、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